臨西賦能軸承產業向智能化轉型
2021-7-1 來源:- 作者:-
在機器轟鳴、生產繁忙的試制車間,省軸承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郭金杰指著6臺正在運行的軸承數控全自動磨床介紹,這些機床都是由舊式液壓控制系統機床改造升級而成的。和改造前相比,產品加工合格率由90%提升至99%,加工的軸承套圈尺寸精度誤差縮小到5微米。
“原來被視為‘廢鐵’的舊機床,如今變成了軸承生產線上的‘主力軍’。”郭金杰說,一臺全新的國產數控全自動軸承內徑磨床價格為30萬元,而對原有的舊機床設備進行改造升級,在保證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的前提下,企業可節約成本20萬元左右。這對于有著500多家軸承企業、各類軸承機床達1.95萬臺的臨西縣而言,無疑為整個軸承產業的低能耗、高產值發展,賦予了強有力的技術創新動能。
“舊式機床改造升級”科研項目負責人田振山是臨西縣引進的軸承產業高級技術人才。田振山帶領科研團隊,先后研發出高精度機器人專用薄壁軸承、角接觸球軸承等數種高端機械行業用軸承產品,并初步在縣內軸承企業實現了科研成果生產轉化。“這里的生活和工作待遇都不錯。下一步,我在培養軸承專業計量、工藝標準化人才上,再為臨西賣把力氣!”田振山表示。
“當前,臨西縣的軸承產業處于向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期,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特別是具有國際視野的產業人才!”臨西縣委書記孟憲鵬說,通過“共享式”引才、“訂單式”育才、“親情式”留才,實現了軸承產業人才渠道不斷暢通拓寬,讓優秀產業人才深度扎根臨西,燃情創業。
整合縣內軸承企業人才需求,聯合河北軸承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組建軸承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聚攏產業資源,擴大人才需求,形成引智合力。主動對接洛陽軸承研究所、七二五研究所等6家科研機構,燕山大學、山東大學等17所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結合需求,定向引才。借助洛陽軸承高級技工學校臨西分校、縣職教中心等教育資源優勢,開設數控技術應用、機械制圖等軸承專業課程,按企業需求定向“接單”培養實用人才;依托“臨西講堂”“云端課堂”等技能實訓、遠程教育平臺,舉辦軸承產業專題講座,開展多層次的軸承制造新技術、新裝備培訓,開拓軸承產業帶頭人的視野。實施購租房補貼制度,為引進人才落實住房、安家和科研補助,設立“人才銀行”,給予低門檻的創業科研信貸支持。一攬子推進解決醫療保障、配偶安置等困難問題,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今年以來,臨西縣引進博士、正高級工程師等軸承產業高層次人才32名,申報新建省級創新研發中心6個。舉辦軸承生產加工技能培訓班13期,實訓1.8萬多人,在線培訓軸承企業經理人1100余人次。在軸承企業“人才引擎”帶動下,臨西縣規模軸承企業投入研發技改資金50多億元,完成技術創新、改造項目12項,研發新產品10個,運用新技術工藝21項,直接帶動軸承產業實現產值12.3億元。
來源:河北經濟網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