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達:因時而變,隨事而制——訪臺達-中達電通機電事業部總經理陳敏仁
2020-10-19 來源:-- 作者:-

臺達-中達電通機電事業部總經理陳敏仁
或許經濟寒冬,更能考驗一家企業的能力和生命力。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各行各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傳統意義上的制造業和自動化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一些企業黯然離場,但也有些企業在逆風而行,展現出不凡的“應變”能力,臺達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上半年,臺達工業自動化業務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臺達也經歷了市場整體需求放緩的壓力,值得慶幸的是臺達早有準備,長期的品牌影響力、產品質量、技術先進性、服務價值等綜合因素,使得我們以不同的方式應對這場‘戰役’。” 臺達-中達電通事業部總經理陳敏仁感慨道。
風雨洗禮更堅韌
就像當年的非典,催生了電商產業的發展;此次疫情,雖看似困難重重,但其中也不乏機遇。臺達以靈活的應變能力為此次防護和抗疫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也促成了其在衛生設備領域市場規模的擴大。“無論是用于個人防護的醫用口罩機設備中的產品,如PLC、伺服、變頻器、HMI等;還是為用于病人治療的CT機、X光機設備提供電氣配套支持,臺達均可以提供大量的自動化解決方案。”陳敏仁自豪地表示。
除了衛生設備板塊的業務增長外,臺達傳統的優勢行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這既是臺達能夠在此次疫情中交出完美答卷的原因,更是對臺達在智能制造領域長期不懈探索的肯定。
“疫情加速了市場洗牌,也加速了制造業自動化、智能化的升級腳步。”陳敏仁強調,“雖然疫情僅是短暫的變化,但長期來看,工業自動化市場的發展機遇依然在于智能制造、智能工廠的發展。總的來說,智能化趨勢不會改變。”
事實上,在大多數企業還在質疑智能制造是否可行之時,臺達已謀定而動,實現了智能化的蛻變。
“我們希望借助多年來深耕智能制造的經驗,幫助客戶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產生最大效益,少走彎路。”陳敏仁表示,“目前臺達以智能工廠系統解決方案的規劃設計,項目落地執行為主線,專注于消費電子、電商物流、包裝橡塑、機床加工等行業客戶群體,以賦予客戶智能制造轉型的‘價值’的目的,與客戶共成長。”
思維敏捷換戰略
追溯臺達的歷史不難發現,2010年開始臺達正式從OEM/ODM進入OBM,可以說這一時期取得的成就,為日后的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彼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臺達主動迎接挑戰,改變戰略,對公司業務和定位進行重新梳理。也是在這一重要的時刻,臺達正式提出“系統和集成綜合供應商”的定位和戰略目標,改變以往的“單兵作戰”模式,從ODM升級轉型為DMS(Design + Manufacture + Service)模式,即通過設計、制造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從原來的產品供應商轉變為系統和集成方案的綜合供應商,并在此過程中打造臺達自有工業品牌。
該項目于2015年由臺達集團執行長鄭平主導推動,在臺達工廠進行一連串的標準化、自動化、數字化的活動,依循“實在的力量”,不僅完善臺達在智能工廠方面的布局,更是苦練內功,從軟、硬件方面推出了大量產品,如在單一平臺上就能為客戶快速完成產品選型、程序編程、產品參數設定、設備調機與操作界面規劃的臺達思圖(DIAStudio一體化智能設備建置軟件),簡化幷加速系統開發流程,提高便利性,為客戶節省設備系統建置、開發的時間和人力。
除此之外,臺達還非常注重行業的垂直整合。“針對硬件加軟件整合,我們開始在內部成立整合測試實驗室,打造可以為各行各業提供更有效率、更高質量的產品與系統平臺。在管理及服務方面,臺達以自家工廠作為驗證場所,從中找出最佳實踐 (best practice)、標準化的服務流程,以模塊化、可復制、易擴展等特性,確保客戶的投資效益。”陳敏仁提到,對于自動化企業來說,不僅在新產品的研發推廣上要繼續加強,更要從整個智能工廠的角度思維,提升智能產線的效率和質量。“我們在物流、橡塑以及機器人等應用上均有為大型客戶構建完整智能工廠、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經典案例。”
臺達清晰的定位與目標,讓其避免在轉型期可能面臨的一些問題。也基于這樣的理念,讓臺達在智能制造等領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形勢。之后的蛻變就水到渠成,翻閱臺達的履歷可以看到,臺達正不斷擴展自身業務:2017年,臺達并購臺灣知名CIM系統廠商——羽冠計算機;同年底打造吳江Model Line以提升產能70%的成果,驗證智能制造的實質效益;加上近期對Trihedral并購,都是臺達在轉型走向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供貨商的實際行動。
數字轉型促發展
制造企業要想真正實現智能化制造,數字化轉型是其底層支柱。“數字化技術的深層應用,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有助于企業穩定的發展。這也是此次疫情帶給行業的警示,真正走數字化路線的企業才有能力應對突如其來的市場變化需求,更好地對意外狀況。”陳敏仁的態度非常明確,“相信今后,制造企業們會更加主動擁抱智能制造的轉型。”
不可否認的是,疫情僅是一種特殊情況。追其根本,還是要緊密關注發展中的制造業市場。“我們一直高度關注流程行業市場,幷組建了專業團隊,密切關注相關行業發展,研究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期有更好的發展。”陳敏仁透露。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臺達的內驅動力出于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隨著“綠色發展”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時,臺達一向秉承“綠色環保”“節能降耗”的理念,以及工廠建筑的綠色設計、廠務能源監控和數據分析等明顯的項目優勢,得到了眾多客戶對其專業度的認可。
而臺達的特色和優勢不只如此。其具備近50年生產經驗和專業的設計規劃團隊、設備研發人員,贏得了眾多客戶的信賴。在客戶現場進行調研和智能制造評測,提供專業的智能制造咨詢顧問服務,給出客戶智能制造的整體系統解決方案建議和實施計劃。值得一提的是,以MES、WMS、BCS等為核心產品的信息系統開發團隊,結合設備聯網、可視化管控等,實現信息化集成,真正做到數字化、智能化生產。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臺達也會密切國家相關政策所帶來的影響,希望在如火如荼的新基建中開發出更多的應用。”陳敏仁說道。
“新基建”帶來新紅利
如今,新基建“熱潮”乘勢而來,毋庸置疑,“新基建”既是強化數字經濟生長的基礎保障,又是推進數字經濟增進的主要引擎,更是融入數字經濟時代的要害設施。不僅受政府宏觀政策所支持,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要指向,諸如軌道交通、電信等眾多行業都將因此而獲益,看似與新基建無直接關系的自動化行業,其實與之有著深深的關聯。
深入探究新基建這一概念就會發現,5G基站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濾波器、PCB板等電子元器件產品,高質量的要求也必然會促使已經在智能化道路上的電子行業加速發展。“臺達本身就是電子大廠,多年來以自身發展為依托,積累了豐富的行業Know-how,具有幫助電子行業整體智能化轉型發展的強大實力。”陳敏仁進一步表示,“這是新基建帶來的紅利。”
與此同時,臺達有大量的傳感器、儀表、工業計算機、工業交換機等工業互聯網產品,憑借在工業設備聯網領域深耕多年的經驗,臺達目前推出的設備聯網系統通過數據采集器,已經實現各個工藝站的數據采集。幷借由設備聯網自動化整合技術建立統一規范的通信接口和標準化的傳輸內容,實現設備之間的數據交互。值得一提的是,該設備在實現整線數據采集的同時,又可以實現設備與設備之間的數據交互及信息共享。
此外,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也是未來“新基建”的發展方向之一,與此高度關聯的充電樁、數據中心等領域,也在臺達集團業務范疇之中。
“更重要的是,‘新基建’離不開智能制造,國家政策將引導建立一批現代化智能工廠。這也是臺達所希望的。”陳敏仁表示,臺達希望結合自身的制造經驗,與微軟及遠傳共同打造5G智能工廠。再次以自身為對象,來驗證5G對制造業的應用及效益,并將成功的經驗與行業同仁分享。正如同臺達品牌承諾的“Smarter. Greener. Together”,臺達會持續在智能制造的領域,不斷自我挑戰、實踐、創新、再分享,以期推動整體制造大環境的數字轉型,與客戶一同創變智造新未來。


(來源:中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