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新動能|探訪中國唯一的七軸機器人生產基地,看“無人工廠”的十八般武藝
2020-6-10 來源:-- 作者:-

圖說:新松臨港產業基地自動化產線 采訪對象供圖
兩條200米長的生產線通過機器人作業和行車無人化,基本實現“機器代人”;在“黑燈”情況下把產線與產線、產線與倉儲之間的連接全部打通,從原材料分配到成品裝箱發貨,全程都是無人化的智能運輸……這是在上海真實上演的生產場景。上海駛入發展在線新經濟的快車道,將建設100家以上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聚焦發展柔性制造、云制造、共享制造等新制造模式。
“建造師”定制產線有門道
在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博藝路199號的中科新松廠區,生產制造有條不紊地進行。與其他廠區不一樣的是,這里不生產某一種具體產品,而是類似汽車、電子產品等自動化產線。
“我們整個車間共2萬多平方米。根據行業特點,每個區域布置的產線都不一樣。每個產線都是非標準化、動態調整的,這符合未來智能制造的發展方向。比如汽車產品,生產線需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調整變化,同一品牌的車子也可能‘千車千面’,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所以我們這種廠房并不是完全無人,工程師需要調試產線,作用很大。”中科新松總裁楊躒帶領記者在廠區參觀。他認為,發展無人工廠并不是真的要實現無人化,而是要用更多的機器人和自動化裝備‘換人’,實現生產過程的高效流轉。“實現所謂的無人工廠,應該考慮如何把機器人和人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發揮各自的優勢來提高生產效率。”
這個車間更像是無人工廠的“試驗田”,而工程師則是無人工廠的“建造師”。各種自動化產線經由工程師細心照顧、培養,最終輸送到工業制造的各個場景中。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型立體倉庫正有序工作,只要物料放到指定區域,自動化設置會把物料送到指定區域存放。“現在我們的電腦系統里,所有物料的數量、價格、生產周期、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都一目了然。到今年下半年,工程師只要查看手機,就能查詢到每一個物料的詳細情況。同時,不僅倉儲,運輸環節也將全部由機器人完成。”

圖說:復合機器人在3C領域可以實現黑燈車間
得益于智能化生產車間的“柔性制造”,中科新松通過調整機器人產線,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全自動平面口罩生產線設計的技術攻關,打通卷材上料、折疊壓合、鼻梁筋上料、口罩成型、耳帶上料及焊接等全工藝自動化流程。中科新松通過自身的“無人工廠”實踐,解決了疫情時期口罩生產企業的用人問題,實現了“無人化”口罩生產。
讓無人工廠可復制推廣
在中科新松的廠房里,還有一片神秘區域,只有少數研發人員能刷卡進入。走進其中,眼前場景令人震撼。四五十臺協作機器人正熱情地揮舞著手臂。“這個區域是六軸、七軸協作機器人的生產線。這里是全國出貨量最大的協作機器人生產車間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七軸機器人生產基地。這些機器人正在不同的工位上做跑合測試。等它們走上‘工作崗位’,能夠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實現更加智能化生產。”
上海已有布局復制無人工廠模式的基礎,已形成機器人研發、整機和零部件生產、系統集成、檢測認證、服務應用等較為完整的全產業鏈布局;聚集了發那科、abb、庫卡等國際機器人巨頭,同時也培育了新時達、新松、沃迪等一批優秀的本土機器人企業。當下,智能工廠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去年9月動工建設的abb機器人上海新工廠正抓緊建造。這是ABB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機器人超級工廠,預計2021年投入運營。
上海市經信委表示,上海制造業已基本完成從自動化到數字化的轉型,已初步具備無人工廠建設條件。上海將打造“無人工廠”標桿,以示范帶動下游應用。促進“無人工廠”復制,支持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商發展。以集成商為抓手,總結提煉無人生產模式,在同行業間復制推廣。瞄準未來,上海正從單體工廠高質量向整個工業生態高質量邁進,將著力推動數字孿生、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推動上下游生產資源快速撮合、生產能力精準適配,到2021年將建立起完備的“無人工廠”評估體系,對100家重點企業工廠的智能化、無人化水平進行評估,并在長三角范圍內推廣。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