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高了,信心足了!”——瓦軸集團小夫妻8年堅守一條產線
2020-8-4 來源:-- 作者:-
走進瓦軸集團高端汽車軸承公司生產現場,設備轟鳴,員工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套套為國內外知名品牌汽車配套軸承正在有序出產。
圓錐軸承C11產線有這樣一對小夫妻:崔麗慧,30歲,技校畢業后從沈陽康平縣農村來到了瓦軸;孟令輝,35歲,畢業于大連市技師學院,來自普蘭店區安波鎮。他們從2013年瓦軸集團高端汽車軸承生產線建成投產開始,便始終在一條產線上工作,至今已長達8年。戀愛、成家、買房子、買轎車、生孩子,這條產線還見證了他們所有的美好時刻。

孟令輝、崔麗慧夫妻倆正在探討產品加工工藝
7月13日,產線加工一批出口軸承,夫妻倆就產品的檢測爭了起來——
崔麗慧:“咱們可以降低表的張力,這樣就減少了表尖與產品之間的摩擦力。”
孟令輝:“不行,這樣不能保證產品檢測數據的精確度,不如減少表尖與產品之間的磁力更好。”
出口軸承外觀要求特別嚴格,兩人在解決測量內徑造成產品劃痕時產生了分歧。經過反復討論與實踐,丈夫孟令輝的做法得到了推廣,也得到了妻子的肯定,確保了出口軸承的精度和外觀質量。

圓錐軸承C11產線4名操作者
這樣的分歧與探討經常在產線上發生,勝負在實踐中得出結果。
“我們一條產線12臺設備共3名操作者、1名裝配工。我老公是線長,另一名操作者景泉是我帶出來的徒弟。”崔麗慧坦言,他們的這條產線就像一家人,這些年來大家心特別齊,每天工作起來心情愉悅。“我們一起見證了瓦軸高端汽車軸承的發展,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
這期間也經歷過辛酸苦辣。“瓦軸高端汽車軸承公司剛成立時,產品全部出口,當時的產能并不大,每個月的產值也就100多萬元。因此,我們的收入也并不高,到手工資也就2000元左右。”因為工資較低、父母又都在農村,且家里也不算寬裕,他倆結婚買房便是貸款。那時,兩個人每月到手工資加在一起也就6000多元,除去房貸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他們也曾想過“出逃”,崔麗慧笑著說:“父母覺得瓦軸是個老牌國企,會有發展前途的,堅持就是勝利,堅決不讓我辭職。”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踏踏實實發展高端汽車軸承,公司的月產值也增長了十多倍。我們創下了成立至今加工數千萬套出口軸承‘零缺陷’的紀錄,產品都配套在國際知名大牌車上,因此國內外主動與瓦軸合作的客戶也多了起來。”瓦軸高端汽車軸承公司圓錐軸承作業區作業長張鳳仁介紹。 張鳳仁還連連稱贊這對小夫妻所在的生產線,班產量經常高于其他產線。
企業高質量發展是員工幸福生活的底氣。今年上半年,在因新冠疫情影響出口同比下降32%的情況下,瓦軸高端汽車軸承公司致力擴大國內市場,實現了主營業務收入逆勢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2.8%,員工平均工資同比也增長了21.7%。“現在訂單特別多,我們生產線一刻也閑不下來。”孟令輝邊調整機床邊說,“訂單越多我們的收入越高,大家都加緊干,不讓一個訂單、一套產品掉隊。”

瓦軸集團高端汽車軸承生產線
有一種感情,是互勉互勵共進退;有一種動力,是唇齒相依齊奮進。6月份,小夫妻每人實開到手工資均超過了6000元,“我們現在的小日子過得挺舒心的,每當休息時便開車載著女兒回安波,看望公婆,享受一下田園風光。”崔麗慧笑意寫在臉上,“有能力供養孩子,有余力孝敬父母,我們對企業和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和期待。”站在旁邊的孟令輝也滿含笑意地說:“我們還要繼續加倍努力,用誠實勞動守護住這穩穩的幸福!”
今年以來,瓦軸集團全面打造自適應組織,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激發企業內生動力。上半年,通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瓦軸集團克服了新冠疫情對軸承市場的沖擊,生產經營實現了逆勢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25.6%。在企業效益增長的同時,員工收入也實現同步增長。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